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靶点识别”开启中医药研究“新视角”—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1
专家简介: 曾克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专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韩国科学技术院(KIST)天然药物研究中心公派留学,从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013年于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完成博士后工作。曾获201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2等奖1项,2013年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等奖1项,2013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2014华夏医学科技奖2等奖1项,2016年绿叶生物医药杰出青年学者称号。近5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 《淮南子》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一日而遇七十毒”。不难看出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医药的艰辛过程。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脚穿草鞋,翻山越岭,访医采药,走上万里路,“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才有了举世巨著《本草纲目》。从神农到李时珍,先辈们都是靠自己的实践和经验为我国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这和西方基于实验研究得出证据的药学发展大为不同。 “中医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们引以骄傲和自豪的文化遗产。但发展至今不得不正视的事实——中医药学发展缓慢,没有像西药一样现代化和国际化,还没有被全世界所接受。”北京大学药学院副研究员曾克武直言。原因何在?曾教授给出了说法:“西药成分单一,而中药的复杂性决定了它背后的作用机制难以解释清楚。” 但是,怎么才能把这个作用机制阐释清楚呢?“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点就是中药靶点的认定和识别”,而这一新兴的研究方向“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物靶标识别及作用机理研究”正是曾克武近年来深入研究的领域,它不但开启了中医药研究的“新视角”,还带来了中医药研究的“新方法”。曾克武说:“只有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诠释中药传统的作用机理才能被世界特别是欧美国家所接受,要真正推动中医药向国际化发展,必须得用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解释。” 药物靶点识别,解释中药作用机理的关键 药物治疗疾病最为重要、直接和初始的功能发挥者就是药物靶点。药物靶点是新药研发的基础,是产生“重磅炸弹”式创新药物的源头。据曾克武介绍,目前人类至少有90%的药物靶点尚未被发现。 而该如何理解药物靶点?曾克武给出了形象的解释:药物靶点就相当于人体内的一些特殊的开关。药物进入人体后会首先找到并启动这些开关,引起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反应,进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同的药物作用于不同的开关,可以发挥不同的药效,这些开关在人体微观领域里实际上就是一些生物大分子,比如蛋白质、核酸等,而我们一般称之为药物靶点。就像子弹打靶一样,药物作用到靶点,才能发挥药效,而这个药物靶点的寻找,将极大的有助于解释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传统功效。” 曾克武介绍,和化学药物一样,中药被人体吸收后,也必然涉及到其有效成分所引发的体内生物学的改变,而中药成分更加复杂,研究难度更大。采用传统的药理学研究方法则无法全面客观地对中药复杂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进行有说服力的阐述。而在曾克武看来,只有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清楚中药的作用机理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化,被全世界更多的人接受。 正是基于这一初衷,曾克武决定从源头寻找突破。他想,如果遵循药物靶点的研究思路,则首先可以寻找到这些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而顺藤摸瓜理清这些靶点所调控的生物学作用,并最终诠释中药的治疗功效。正是沿着这条思路,曾克武断定,这种基于“药物-靶点-疾病”的研究方式将是更适合中药活性成分作用机理研究的可行路线。 曾克武同时也表示:“但就目前来看,药物分子的靶点识别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相关研究为数不多,且进展相对缓慢;但这些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上,且均为源头创新性研究”,科学意义重大。 而曾克武独辟蹊径,试图将药物分子的靶点鉴定技术与中药活性成分联系起来,通过鉴定中药复杂活性成分在细胞中的作用靶点,并通过这些靶点的生物学功能诠释传统中药的功效,这将从源头上阐明中药发挥治疗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理,对于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也至关重要。而这一理念将开启中医药作用机理研究的全新视角。 指导学生 寻找药物靶点,任重而道远 中药成分的靶点鉴定可以从源头上解释其传统功效,同时为中药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重要指导信息。经曾克武介绍,目前,主流的药物分子靶点识别方法为分子探针“钩钓”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基于该技术目前人们已经成功地对多个药物分子的作用靶点进行了研究。因而,曾克武决定采用这种分子探针“钩钓”技术进行中药靶点的识别研究,“它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鉴定中药成分作用靶点的策略,在中药活性研究,特别是中药成分作用机理的阐明中

上一篇:《药学研究》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成立
下一篇: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