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辽宁医药卧虎之势正在明朗 

来源: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6

我是方恩医药发展有限公司高级医学撰写专员。2009年6月,我在沈阳药科大学研究生毕业,那时候,学药的想工作,不外乎北上广地区,还有分布在浙江、江苏和山东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当然,留在辽宁的学生也不少,但这主要是出于家庭因素的考虑,不想异地求职。

上大一的时候就听老师说,本溪有志建立医药产业基地,我们的新校区也会建在那儿。但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个传说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有个中药批发市场和零星的药材种植园,好像也没什么像样的企业进驻本溪。而生活在沈阳校区的我们,还依然是挤在12个人的寝室里,每天为打饭和做实验排着龙一样的队。

直到2008年,我硕士在校的最后一年,药都建设的国策才尘埃落定。同年,本溪校区也被提上日程。但医药行业的生产和实验条件要求极高,刚刚筹建的药都并没有量产能力,员工待遇更是与南方企业望尘莫及。处于生计和发展的考虑,毕业时,我只好选择了相对较近的北京就业。

毕业那会儿,我专业30名同学中,只有芳芳一人去了药都工作。当时她的月薪只有2400元,还不足我的1/3。我劝她离开辽宁,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出去闯闯,但她给了我一个无法辩驳的理由,“我丈夫是本溪人,婆婆催我们尽快要孩子”。这又回到了“家庭因素”这个梗上。

我在北京工作了5年,一直都在专门服务各类医药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工作,服务过的企业超过300家。若不算节假日,我每两天就要完成一款药物的临床评估工作。听起来好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北京海淀区,那集中了中国最多的医药行政部门和药厂办事处,药物筛选、药品注册,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服务一应俱全,完整的产业链让工作方便了很多。一路公交车,一条地铁线,就把整个医药行业圈在了一起。

工作给我带来了成就感和满意的收入,但是,像我这样离乡背井的北漂族,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第一是住房,第二是婚姻。

2014年,我终于有机会回沈阳工作,不过并不是辽宁的本土企业,而是总部驻沈阳的办事处。与总公司辞别时,领导嘱咐我“辽宁医药的卧虎之势正在明朗,抢占市场机不可失。”虽然感到压力山大,但被别人夸奖自己的家乡,心里还是挺美的。

去年,芳芳给我打电话,邀请我参加她第二个孩子的满月酒。餐后,闺密间的私语又扯到了工资这个话题上。与我频繁的跳槽不同,她一直在同一家药厂工作,工资逐年递增,如今已经有7000左右,比她在本钢工作的爱人高出小2000。说到这儿,我能感觉到她脸上的得意和满足。再问到我时,我不想扫她的兴,随口只说了句一万多吧。

其实,随着与药都企业的合作越来越多,我熟识的药都同行,他们的工资待遇仅和一般传统工业行业持平。如果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甚至是这些企业在二线城市的子公司做同样工作,薪水至少也翻倍了。

不过也有好消息,今年1月,世界药企排名第三十二位的日本卫材株式会社,投资5亿人民币建设的卫材本溪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启动,招兵买马的消息也传遍全国。相信这样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企业,也将提高本溪药都员工的工资标准。

上一篇:难忘的岁月在大村智研究室留学的六年
下一篇:没有了